
2004年,年仅16岁的汪明明跟着老乡千里迢迢到北京打工,可黑心老板却不给他工资。
于是,汪明明来到了劳动监察大队,想要寻求帮助。
王群阿姨安慰了这个小伙子一番,还拿出了兜里仅剩下的20元钱,让他去附近的餐馆吃顿饭。
当时汪明明身无分文,在这个饥寒交迫的夜晚,手里攥紧的20元钱给了他最大的温暖。
时间来到了2022年,汪明明再次来到北京,想要当面报答王阿姨。
然而,最后汪明明只给王群转账了19元钱,这又是为何呢?
打工被老板坑
“就你这样的,还想要工资?做梦呢吧?不干了就赶紧滚!”
黑心老板凶神恶煞的数落了汪明明一顿后,转身离去,留下小伙子一脸的错愕和愤怒。
汪明明是安徽人,学习成绩不怎么样,就不得不早早的出门打工。
因为年轻气盛,他曾经和老板有过争执。
对此,有过多年打工经验的老乡就劝他和老板道个歉服个软。
可是汪明明却硬犟,认为自己没有过错,为什么要道歉?
小心眼的老板果然在工作中频频找他麻烦,处处给他穿小鞋、使绊子。
最终,汪明明在忍无可忍之下,又和老板吵了一架,质问老板为什么给自己安排不属于自己的工作。
老板理直气壮的说道:“因为我是老板,你就应该按照我的命令行事。”
汪明明表示自己不干了,让老板把自己这两个月的工资结一下。
然而,老板却冷笑了一声,带着嘲讽的语气告诉他:没干完,就这还想拿钱?
这样的情况下,就算是继续干下去,也未必能要到工资。
可是直接不干了,钱也要不出来。
没有社会经验的汪明明顿时六神无主,他本来就没有带多少钱,如今钱已经花完了。
若是没有工资,他不仅没有饭钱,就连回乡的路费都没有。
这时候,老乡给他出了主意,去劳动监察大队,看看能不能制裁黑心老板。
到了那里,队长王群接待了他,温柔的问他出了什么事情。
汪明明感到非常委屈,竟然对着这个陌生的阿姨哭了出来,王群连忙安慰这个孩子。
讨到薪水回乡
在汪明明断断续续的讲述中,王群了解了事情大概,毕竟她具有多年工作经验,也接待过很多讨不到薪水的打工人。
她告诉汪明明,这个情况很好处理,明天就派工作人员帮着他讨薪水,让他今天晚上安心回去,睡个好觉。
王群看了看天色,又看了看年轻人落魄的样子,便问他是否没有吃饭。
汪明明一听见这个问话,立即脸红的低下了头,他小声说道:“没有。”
王群摸了摸自己的口袋,还剩下20元钱,就把钱都给了汪明明,嘱咐他别饿着了肚子,对身体不好。
汪明明并没有要接受别人施舍的想法,可他确实已经走投无路了,肚子饿的瘪瘪的。
于是,他拿着钱,到附近的餐馆点了一份鱼香肉丝盖饭,花了12元钱。
这顿饭,他记了好久,多年后对旁人提起时,仍旧笑着说:“这是我这辈子吃过的,最美味的一顿饭。”
第二天,工作人员与汪明明去了羽绒服厂,找到了那个黑心老板。
这老板是个欺软怕硬的,一看监察队来人了,就立即好声好气的给汪明明结算了工资。
拿到了这1100元钱,汪明明就回了老家。
在北京工厂工作的经历,让他意识到了正规工作的重要性。
后来,他努力读书,又找了份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。
他一直在回忆当时的事情,也在学习着王群的做事方法,努力帮助着别人。
报恩的最好方式,是将这份助人为乐的精神传递下去,汪明明在这方面做得很好。
他成为了蓝天救援队的一员,这是民间公益志愿者救援队伍,具有极高的专业能力。
不管是洪水等自然灾害,还是日常的人民生命安全,都能提供帮助,他在这里工作的非常开心。
疫情期间,他不仅捐了物资,还做了很多志愿防控工作。
再次寻找王阿姨
多年后,他因为顺路来到了北京,就去了劳动监察大队,想要问候一下王阿姨。
没想到,却被告知王群已经退休了。
他十分失落,这街道虽然有了变化,可是餐馆还在,自己竟然见不到那个对自己有一饭之恩的热心肠阿姨了?
在了解了汪明明想找王群的原因后,保安非常感动,认为他是个有心之人。
于是,保安将王群阿姨的电话给了汪明明。
拨过去电话后,汪明明怀着忐忑的心情,一直斟酌着要怎么说第一句话。
可是没想到,王阿姨竟然完全不记得汪明明了。
她工作多年来,帮助过很多有工资纠纷的年轻人,遇到没吃饭的,就常常解囊相助。
她掏出过太多次这种“20元”,所以对汪明明并没有特别的印象。
听说汪明明是来还钱的,王群立即在电话里拒绝了,她当初行善,也本就不是盼着他日后报恩的。
然而,汪明明还是通过手机号查到了王群的支付宝账号,并且转了19元。
为什么他不多给点钱?
汪明明表示:这是为了让自己一辈子都记住这件事,记住欠阿姨的这份情。
年轻人确实可能因为没有经验没有资历或者没有资源而落魄,所以雪中送炭的情谊,便分外可贵。
同样多年后回报恩人的,还有四川的郑大清,他家里贫穷,却有着走出大山创业的凌云志向。
然而,他不仅没有创业的本金,甚至连离开村子的路费都没有。
在村民的东拼西凑下,他获得了70元钱。
靠着这些钱,他踏上了实现梦想之路,在外拼搏了多年,他成为了亿万富豪,他手下的天地集团也发展的很好。
回乡后,他给村民送家具和美食,捐出了700万给县里修桥,又拿钱资助工厂来帮着村民就业,给村里75岁以上的老人按月发养老金。
知恩图报,没有忘记当年乡亲们的情谊,用千倍万倍的金额回报,真是令人感动,他是良心企业家的代表。
两人关于报恩的做法不同,但是这份心意同样值得称赞。
